檢視 專欄:呂祖謙的儒(理)學、法理學(五) 的原始碼
←
專欄:呂祖謙的儒(理)學、法理學(五)
前往:
導覽
、
搜尋
由於下列原因,您沒有權限進行 編輯此頁面 的動作:
您剛才的請求只有這個使用者組的使用者才能使用:
使用者
此頁面已設為保護防止編輯或其他操作。
你可以檢視並複製本頁面的原始碼。
{{國際商情.商情百科 專欄版型A002}} {{國際商情.商情百科 專欄上版型A002}} {{專欄:呂祖謙的儒(理)學、法理學}} <b><font size="4" color="#0000FF">第五章 功、用及踐履</font></b> <br><br> (編者注) <br> 「功利」說或為理學所反對!然而,今日在資本主義之下,反而是極端功利社會,以鴻海、富士康、台塑、台積電等企業養民或八十萬人或數萬人,不同於千年前之農業時代,是理學、心學應不排斥功、用之學,爰編輯理學家呂祖謙關於兼容功、用、力行之言論,以切用於當代。此部分係呂祖謙重史學,亦與「功利學派」陳亮、葉適等人為友之原因(見第1章),而不同於其他理學大家。<br><br> 運用於法學上,法官之判決宜考慮「社會觀感」,勿成為大眾所認為之「恐龍判決」。「功用說」只是參酌,不能採取極端的功利主義,畢竟,司法應獨立,但不應孤立。<br><br> ==(一) 學、用與事業== 1、當為有用之學<br> 孫叔敖城沂,此一段見築城規模曲折,詳細精密處,正要學者看此…大抵《左氏》載版築用兵救焚之事,如世務曲折,條目所裁,纖悉備具,所載甚詳。亦足以見當時風聲氣習,近於三代。其人皆是著實做工夫,皆為有用之學,非尚虛文也。今人為學多尚虛文,不於著實處下工夫,到臨事之際,種種不曉。學者須當為有用之學。(《左氏博議》卷五「令尹蒍艾獵城沂使封人慮事」,68頁,呂祖謙全集第七冊,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2、學而無用,學將何為<br> 百工治器,必貴於有用。器而不可用,工弗為也。學而無用,學將何為也邪?(麗澤論說集錄卷第十,門人所記雜說二,第263頁;呂祖謙全集,第二冊,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3、孔門弟子未必有管仲事業<br> 孔門諸弟子,若論趨向,固非管仲可比,使他見用,卻恐未必有仲事業。學者看古人,要須看得至此。(麗澤論說集錄卷第九,門人所記雜說一,241頁,呂祖謙全集,第二冊,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4、諸葛亮有儒者氣象<br> 諸葛武侯有儒者氣象(《程氏遺書》,引自《近思錄》卷十四,12)<br><br> 5、成己、成物只是一個〞成〞字<br> 看史非欲聞見該博,正是要『識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大抵事只有成己、成物兩件。『蠱者,事也』。《象》止說『振民育德』,前時亦嘗作六事看,如儆戒、擇善、閫範、議論、處事、治體,要之止是兩件。然兩事又卻只是一個『成』字。史亦難看,須是自家鏡明,然後見得美惡,稱平,然後籌得輕重。欲得鏡明稱平,又須是致知格物。(麗澤論說集錄卷第十,門人所記雜說二,259頁,呂祖謙全集,第二冊,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6、讀書作有用看<br> 今人讀書全不作有用看,且如人二三十年讀聖人書,及一旦遇事,便與閭巷人無異。或有一聽老成人之語,便能終身服行。豈老成之言過於《六經》哉?只緣讀書不作有用看故也。(麗澤論說集錄卷第十,門人所記雜說二,254頁,呂祖謙全集,第二冊,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國際商情.商情百科 專欄下版型A002}} {{國際商情.商情百科 專欄上版型A002}} ==(二) 踐履== 7、踐履其用最切,踐履工夫須於至難至危之處<br> 學者踐履,其用最切。孔子《彖辭》「履虎尾,不咥人,亨」。天下之至危者,莫如履虎尾。今則履虎尾而無咥噬之患,自此以往,何所不可?所謂履者,凡踐履之道皆在焉。聖人繫之以辭,獨舉最危者言之,何也?大抵學者踐履工夫,須於至難至危之處自試驗,過得此處,方始無往不利。若捨至難至危,其他踐履不足道也。(麗澤論說集錄卷第一,門人集錄易說上,14頁,呂祖謙全集第二冊,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8、踐履多於發用<br> 靜多於動,踐履多於發用,涵養多於講說,讀經多於讀史,工夫如此,然後可久可大(《與葉正則》,《宋元學案》卷五十一東萊學案,P.1670,華世出版社)<br><br> 9、踐履所至,充實輝光<br> 成湯之道,在于猷也。微子之賢,在於『踐修厥猷』也。人惟工夫不實,踐履不至,故與道不相關。微子能踐而修之,所以舊有令聞。微子之聞,非自外求,反求諸身。踐履所至,充實輝光,自然彰聞,其來舊矣。『恪慎克孝,肅恭神人』,即踐履之實也。克孝者,人皆知孝,然不過於口體,不可謂之克;克謂果能盡其道如曾子、閔子克于孝也。『肅恭神人』者,敬心常存,不以幽顯二其心。以此心事神,以此心接人,豈有幽顯之異(增訂東萊書說卷十九,呂祖謙全集,第三冊,第262頁,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10、校量義理與踐履<br> 前見友朋每校量義理而于踐履處少點檢,故發『裒多益寡』之論(《與朱侍講(元晦)》,東萊呂太史別集卷第八)<br><br> 11、(附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心搞建設<br> …到一九七八年底我們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批評了“兩個凡是“,提出了“解放思想,開動腦筋“的口號,提唱理論聯繫實際,一切從實際出發,肯定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重新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我在東北三省到處說,要一心一意搞建設。國家這麼大,這麼窮,不努力發展生產,日子怎麼過?我們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難,怎麼體現出社會主義的優越性? “四人幫“叫嚷要搞“窮社會主義“,胡說共產主義是精神方面的,簡直是荒謬之極!...(鄧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設,鄧小平文選,第三卷,第10頁)<br><br> (編者注)<br> 此文發表於1982年9月18日,是鄧小平陪同金日成去四川訪問途中談話的一部分。至2010年,大陸在「一心搞建設」28年之下,經濟快速發展,稅收年年以百分之二、三十之速度成長,高速公路網、高速鐵路網等基礎建設基本完成,富人群體大增,成為2008年世界金融危機中之高成長地區,確實成果非凡。反之,北朝鮮之金日成家族並未聽進陪同訪問之鄧小平之言論,28年未改朝鮮政策,不管人民窮困,糧食不足,還在2010年12月對南韓「開砲」,令人感嘆!而台灣自1990年起陷入「統、獨」的「文化大革命」,未能「一心搞建設」,弄得20年來國民所得基本上沒有什麼成長,窮人日多,亦令人感嘆!同是台灣大學畢業的李登輝、連戰、陳水扁、馬英九、蔡英文、蘇貞昌、謝長廷、呂秀蓮、吳敦義…何不「大和解」,一心搞建設,提高窮人之所得?<br><br> 12、做事須是著實做<br> 做事須是著實做,暴戾者必用力於和順,鄙吝者必用力於寬裕,而後可以言學。(麗澤論說集錄卷第十,門人所記雜說二,255頁,呂祖謙全集,第二冊,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三) 致知力行== 13、致知力行,本交相發<br> 致知、力行,本交相發。學者若有實心,則講貫玩索,固為進德之要。亦有一等後生,推求言語工夫常多,點檢日用工夫常少,雖便略見髣髴,然終非實有諸己也。「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訓誘之際,願常存此意。非謂但使之力行而以致知為緩,但示之者當有序。夫子亦有「可以語上」、「不可以語上」之別。(《與朱侍講》,《宋元學案》卷五十一東萊學案,P.1666,華世出版社版)<br><br> 14、知不至,行必不力<br> 學問以致知為本,知不至,則行必不力也(東萊呂太史別集,卷第十,《與學者及諸弟》,呂祖謙全集第一冊,504頁,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15、致知、力行不是兩事<br> 致知、力行不是兩事,力行亦所以致其知,磨鏡所以鏡明(麗澤論說集錄卷第十,門人所記雜說二,260頁,呂祖謙全集第二冊,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16、深體力行<br> 切要工夫,莫如就實。深體力行,乃知此二字甚難而有味(《與喬德瞻》,《宋元學案》卷五十一東萊學案,P.1672,華世出版社版)<br><br> 17、致知見不可偏,力行進當有序<br> 論致知則見不可偏,論力行則進當有序。並味此兩言,則無籠統零碎之痛(《與刑邦用》,引自《宋元學案卷五十一東萊學案》,P.1672,華世出版社版)<br><br> 18、坐談從容,臨事迫切<br> 坐談常覺從容,臨事常覺迫切,乃知學問無窮,當益思所未至(《與戴在伯》,《宋元學案》卷五十一東萊學案,P.1672,華世出版社)<br><br> 19、日用間實下工夫<br> 然為學,要須日用間實下工夫乃得力(東萊呂太史別集,卷第十,《與學者及諸弟》,呂祖謙全集第一冊,504頁,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20、知猶識路,行猶進步<br> 知猶識路,行猶進步。若謂但知便可,則釋氏「一超直入如來地」之語也(《與學者及諸弟》,引自《宋元學案》卷五十一東萊學案,P.1673,華世出版社版;呂祖謙全集,第一冊,507頁)<br><br> 21、勿恥涉農商<br> 多見士大夫恥涉農商,射既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消日,以此終年,或因家世結餘,得一階半級,便謂為足,安能自苦。及有凶吉大事,議論得失…(少儀外傳上,第15頁,呂祖謙全集,第二冊)<br><br> ==(四) 功有適成,事有偶濟== 22、功有適成,何必有德?事有偶濟,何必有理?<br> 黃梨洲:『止齋謂:「功到成處,便是有德。事到濟處,便是有理』,此同甫之說也。如此則三代聖賢枉作工夫。功有適成,何必有德。事有偶濟,何必有理。此晦庵之說也。如此則漢祖唐宗賢於僕區不遠』蓋二家之說皆未得當,然止齋之意畢竟主張龍川一邊過多。夫朱子以事功卑龍川,龍川正不諱言事功,所以終不能服龍川之心。不知三代以上之事功,與漢唐之事功,迥不相同…」(《宋元學案》卷五十六《龍川學案》黃梨洲案語)<br><br> (編者注)<br> 近世工商社會,多重功利,工商業(含科技業)<br> 之利吸引農民,紛紛流動進入城市就業。企業家養民之功業甚巨,為農業時代所無。惟天下多變,景氣亦無一定之理,成長之終不進而止矣,如之何?且若功利至於極,亦有所弊,學子當思朱子、呂祖謙無功利,一生著書立說,綜羅百代,影響後世千年,卒見其功業。<br><br> |}
模板:Column1a0
(
檢視原始碼
)(受保護)
模板:Uneedadv專欄廣告
(
檢視原始碼
)(受保護)
模板:國際商情.商情百科 專欄上版型A002
(
檢視原始碼
)(受保護)
模板:國際商情.商情百科 專欄下版型A002
(
檢視原始碼
)(受保護)
模板:國際商情.商情百科 專欄版型A002
(
檢視原始碼
)(受保護)
模板:專欄:呂祖謙的儒(理)學、法理學
(
檢視原始碼
)(受保護)
返回
專欄:呂祖謙的儒(理)學、法理學(五)
。
導覽選單
個人工具
18.117.146.178
此 IP 位址的對話頁面
登入
命名空間
頁面
討論
變體
檢視
閱讀
檢視原始碼
檢視歷史
更多
搜尋
導覽
※ 專欄 正體版首頁
》 特別企劃
》 刊登廣告
》 客戶相關實蹟
UneedADV 頻道
※ U-首頁
※ U-商情百科
※ U- I 藝術
※ U-古詩文
商情百科 專欄語系
※ 專欄 正體版
※ 专栏 简体版
※ Column English
※ コラム 日本語
商情百科 專欄
※ 呂榮海律師執業30年代表案例(三.4)
※ 台灣建築大師李重耀
※ 專訪 用酒看人生的儒商王致遠
※ 極品冰滴咖啡
※ 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基金會
※ 公司創新型法律風險管理模式(三)
※ 呂祖謙的儒(理)學、法理學(四)
※ 專欄:藝術跨界精品
※ 大陸人民來台投資之相關法律規定
國際商情 其他資訊
※ 國際商情 全球行銷
※ 雕繪名家 許盈宜
※ 友情連接
國際商情 探索
※ 周公解梦境
※ 紫微斗数
鄭鴻文(CEO/書法家)
※ 中文
※ 日語
※ English
工具箱
連入頁面
相關頁面修訂記錄
特殊頁面
頁面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