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呂榮海律師執業30年代表案例(連戰 序)

出自 UneedADV 專欄 - 國際商情、世界文學
前往: 導覽搜尋

<< 返回 專欄首頁

專欄:律師執業30年
圖像
呂榮海.jpg
大綱
連戰 序
大法官陳新民 序

序 章 乾坤屯蒙需訟師,同人大有謙豫隨
第一章 到大陸 400回,異中求同
第二章 連戰主席訪問胡錦濤總書記
第三章 兩岸法律事務
1研究兩岸中介團體,助成海基會、海協會成立
2上島咖啡商標案
3大陸仲裁經驗談
4力霸案與兩岸二重僱用關係
5陸客赴台觀光案
6台商併購在廣東的日資企業
第四章 農民進城職業大變遷
1告別農業時代
2環境大變遷
3職業大變遷
第五章 台大法律系
1.馬英九、蔡英文、謝長廷、楊日然教授與台大法律系
2.馬英九與蘇貞昌
3.鵝湖會精神
4.法律是理想國,還是烏托邦-Thomas More大法官之事蹟
5.跟王澤鑑老師寫博士論文
第六章 勞資關係‧天下事必有對
1.律師初體驗
2.800多位中興銀行員工的集體訴訟
3.引進外勞?企業外移?(厚生、豐和案)
4.金融風暴與無薪假
5.逆轉勝與法律的客觀性
6.永豐金、台電的勝績
第七章 蔣中正的知識產權
1.蔣中正、蔣經國日記
2.金庸、胡適、朱西寧的著作權

待續.....
編著
呂榮海 律師

連戰 序

羅馬法學家塞爾蘇士曾謂:「法律乃善良公正之術」,維護正義與捍衛公平,厥成為法律人所應承擔義務與道德責任,追求正義也成為真正法律人的終身職志。尤其是自德國學者耶林以來,提倡法學的自由法律運動,確立了法律人在自由法律運動中的神聖使命,也籨法律對世人的影響中,發現法律人自我生命的終極追求,促使人類生存不虞匱乏及安全,展現出人性的尊嚴與價值,使人類社會臻於自由、平等與富足。

呂榮海先生不僅是台大法律系的法學博士學位,曾任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首屆委員,更在於長年的律師執業經驗與豐碩的著述,無不展現出其個人既廣且深的學識涵養以及法律人的氣息特質。

呂先生的新作「律師30年30代表案」,不惟是其個人律師執業生涯的縮影,透過其豐富的經驗談,可以一窺其致力於兩岸交流的貢獻,對於法制法理的深刻剖析,提出真知灼見,賦予書本及課堂裡呆板法律知識鮮活的生命。

近年來兩岸交流日趨密切,兩岸關係之發展不僅影響台灣與大陸地區之民主法治,亞太地區之安全穩定。隨著兩岸民間社會、文教及經貿等方面的交流,兩岸因過去隔閡所產生的法律衝突與矛盾,一一浮現凸顯。呂先生不僅是2005年我率團訪問大陸的隨團法律顧問,對於出訪所涉及相關法律問題,提出精闢分析與建議。隨後,其陸續訪問中國大陸四百餘次,對兩岸法律事務之處理與研究,在本書中均能一窺其在兩岸交流的貢獻。

法律與道德的關係是一個陳舊的議題,然而此卻也顯示法律人應承擔一定的道德使命。法律人必須不斷地與自己的良心對話,以信仰正義、追求公平、維護人權為終身職志。法律存在目的既是維持並捍衛社會公平正義,公平正義就是一個道德理想,所以法律人的工作就是在實踐道德。

從「律師30年30代表案」的字裡行間,我們可以充分感受呂先生闡揚及實踐法律人的道德使命,用高道德標準自我要求的高尚情操。透過本書的闡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再只是一句法律技術化的文字表述,法律不再是一堆冷冰冰的條文,使我們體認在法律的背後,承載生命平等,生命寶貴的終極意義與核心價值。

法律不僅是消極意義上的定紛止爭、懲治犯罪,更有著積極的建構功能。良好的法治,能有效地規劃社會秩序,促進國家社會發展。近幾年來,法律人及法律教育所凸顯的問題日趨嚴重,人民亦失去對司法的信賴。法律人與司法制度受到前所未有的責難,要求改革的呼聲不絶於耳。本書對於司法改革亦著墨甚多,透過深入淺出的方式,從「司法獨立」與「司法的真面目」出發,呈現作者對於司法改革的關懷。從而我們亦可明瞭制度並非不重要,然而人才是關鍵。倘司法改革只停留在制度面打轉,而無革「心」的實質改革,改革必告失敗。藉由本書的啟發,如果我們希望法律人成為社會正義可靠的捍衛者,而不是功利呆板的法匠,法學教育必須關心法律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

金石之言,擲地有聲。本書之問世,不僅是呂榮海先生律師生涯的回顧,以及對於後世經驗的傳承,同時也展現一個法律人所具有的高度專業素養,應盡的職責與肩負的使命,以及不卑不亢的謙謙君子風範。不僅對法律人深具啟發意義,對於普羅大眾,乃至於國家社會亦必定產生振聾發聵的影響與貢獻。爰為之序。


連 戰     .
二0一一年十月

許盈宜藝術包.gif

國際首創的頂級雕繪藝術

20141225C01.gif

增加「商務力」的好方法

商情百科20150702.gif

商情百科【品牌推廣/經銷商】

鄭鴻文(書法家).jpg

官網 | Instagram | FB

Uneedadv | 商情百科 | 愛藝術 | 友情鏈結 |

鄭鴻文 (CEO/書法家): | 正體 | 简体 | 日語 | English | - 搜尋: | 正體 | 简体 | English | Español | हिन्दी | Português | বাংলা | Русский | Deutsch | 日語 | 한국어 | Français | Italiano | Türkçe | ไทย | Tiếng Việ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