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欄:呂榮海律師執業30年代表案例(五.1)

出自 UneedADV 專欄 - 國際商情、世界文學
前往: 導覽搜尋

<< 返回 專欄首頁

專欄:律師執業30年
圖像
呂榮海.jpg
大綱
連戰 序
大法官陳新民 序

序 章 乾坤屯蒙需訟師,同人大有謙豫隨
第一章 到大陸 400回,異中求同
第二章 連戰主席訪問胡錦濤總書記
第三章 兩岸法律事務
1研究兩岸中介團體,助成海基會、海協會成立
2上島咖啡商標案
3大陸仲裁經驗談
4力霸案與兩岸二重僱用關係
5陸客赴台觀光案
6台商併購在廣東的日資企業
第四章 農民進城職業大變遷
1告別農業時代
2環境大變遷
3職業大變遷
第五章 台大法律系
1.馬英九、蔡英文、謝長廷、楊日然教授與台大法律系
2.馬英九與蘇貞昌
3.鵝湖會精神
4.法律是理想國,還是烏托邦-Thomas More大法官之事蹟
5.跟王澤鑑老師寫博士論文
第六章 勞資關係‧天下事必有對
1.律師初體驗
2.800多位中興銀行員工的集體訴訟
3.引進外勞?企業外移?(厚生、豐和案)
4.金融風暴與無薪假
5.逆轉勝與法律的客觀性
6.永豐金、台電的勝績
第七章 蔣中正的知識產權
1.蔣中正、蔣經國日記
2.金庸、胡適、朱西寧的著作權

待續.....
編著
呂榮海 律師

第五章 台大法律系

―台大的環境,鬱鬱茐茐;台大的氣象,勃勃蓬蓬;遠望那玉山突出雲表,象徵我們目標的高崇;近看蜿蜒的淡水,象徵我們百折不撓的精神…(台大校歌)

―同人,大有,謙豫隨(《易經》第10~14卦)

1、馬英九、蔡英文、謝長廷、楊日然教授與台大法律系

馬英九總統與蔡英文主席於2010年4月25日就台灣與大陸簽ECFA問題舉行辯論,其後,並分別成為藍、綠二黨2012年總統大選的候選人,兩個台灣大學法律系畢業的政治領袖,對同一個問題的看法,竟南轅北轍,難道天下之理沒有客觀性?重要領袖人物如何以客觀的態度引導民眾縮小藍、綠之差距?法律人的最重要修養應是客觀的態度與方法。如何是客觀?

一九七三年九月我進入臺大法律系就讀。當時人治高漲、工商尚未起飛,法律系在各科系之中,屬於最後一志願,沒有什麼人願意唸法律,所以,很容易進去。我傻乎乎地還真以為可以「法」治國,也看到美國有一半以上的總統出自法律系,將來台灣也可能如此,一定進入法治社會,因而「逢低買進」,進入台大法律系(一九九0年以後台大法侓系變成第一志願,就難進了)。當時憑著一股傻勁,非常賣力地勤讀了各種法律,接觸了各種思想。當年臺大法律系的教授大多屬傳授法律條文、枝枝節節的基本型,但也不乏有思想、有理論、有方法,而能夠啟蒙學生思想的教授,如王澤鑑、黃茂榮、林紀東教授,我分別跟著王老師、黃老師寫博士論文及碩士論文,很早就益於他們的「法學方法論」,深思「民法」是中華世界五千年來所最缺、最重要的,並以民法作為主攻目標。也跟蔡墩銘老師勤學刑法,並廣閱「刑事法雜誌」,該雜誌是名教授洪蘭的父親洪褔增律師主辦的,我也常和大二屆的徐顯國學長開研討呢!行政法則受教於林紀東先生,他深刻體驗苦難的中國建立法制之不易,非常愛國,非常有正義感,書生報國,著作等身。當時我年輕不了解學好公法,比較有機會當大法官呢?而楊日然教授也是其中一位令我受益很深的老師,他主授法理學。

楊日然教授師承日本東京大學法學院法哲學教授碧海純一,思想源自卡爾•波帕(Karl Popper)、康德、羅素、韋伯(Max Weber)、凱爾生(Hans Kelsen)、維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ain )、開納普(Rudolf Carnap)等等,以分析哲學、邏輯經驗主義、社會科學之哲學等思想為基礎,在法認識論、法價值論、正義論方面有透徹的功力。一九七六年,他在課堂上所講的「開放的社會及其敵人」、「價值相對主義」、「民主原理」、「方法二元論」、「邏輯經驗主義」、「分析哲學」、新康德學派、維也納學團的理念,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的腦海中,並成為我做人、處事或治學的基本態度。我也清楚的記得,他從上述認識論、科學的哲學、方法二元論之立場,批判源自柏拉圖、黑格爾乃至於馬克斯一貫相承的「歷史主義」或「自然義」,認為他們總是將「存在」(實然)當作合理(應然);或將「主觀」的理想當作客觀真理;宣稱歷史是世界的法庭,歷史係由封建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也將由資本主義再進入社會主義。時間閃,三十年已過,社會主義國家已由極盛時期,轉入九0年代的崩盤與「改革開放」,更是令人深覺思想家在寂寞的年代,堅持所信,對社會發出微弱警世箴言的可貴。

台灣二十年來陷入藍綠對抗,兩岸歧見仍存,知識分子力量微薄,是一個價值分離、黨派實踐林立,知識力量微弱的時代,統、獨、藍綠的價值實踐力量澈底壓倒了知識的分析;褔利國的價值實踐與政策力量,也掩蓋了知識的分析,這種現象彷彿又落入黑格爾、馬克斯式的方法、一元論及歷史主義,多數政治人物均將主觀的理想宣稱為客觀的真理,面對這種激情,讓我尤其懷念楊日然教授所提倡的價值相對主義、民主原理、社會科學的客觀性等等認識論與正義論的課題。

我個人有幸進入臺大法律系就讀,受到楊日然教授方法論的薰陶,以其哲學作為做人處事的依據,因而能明辨是非,得以正確的方法免於受惑。環顧時局,法律人才已經在各黨各派擁有領導分量,例如馬英九於二00八年擔任總統、陳水扁更早於二000年至二00八年擔任總統,而蔡英文於二00八年以後繼任民進黨主席,並成為民主進步黨2012年總統候選人,其他如蘇貞昌、謝長廷、陳定南、尤清、江鵬堅、呂秀蓮、蘇煥智等人均屬法律系出身之大將,先後二十年發揮了對政局的影響力。這些法律人才分屬不同黨派,不免交相攻戰,戮力實踐其個人價值,而影響時局,這讓我想起,二、三十年以來,假如像楊日然教授的思想、方法論,夠早一點普遍影響法律各界,現在我們的社會可能會不一樣?可以預料,將來更有大量的法律人才,投入明日的政治,是以,法律哲學教育在法學院應該大幅受到重視,不幸的是,大師已經早逝,嗚呼哀哉。

回顧這二十年,法律人在台灣政局已有良好時機,可惜,表現遠不如大眾期待。惟轉眼已至二0一0年代,仍由兩位台大法律人馬英九、蔡英文分領國民、民進二黨,其學歷背景經驗相同,想法、說法竟南轅北轍,而無「間主觀為客觀」的可能性,這是台灣分裂的不幸!假如他們有上過楊日然教授的課,是否就有更多的共通性。 然而,我必須承認,當年在功利主義下,法律系的學生多忙於高考或留學,很少人對法理學、法哲學投以應有的注意!楊教授於1966年開始在台大法律系開課,馬英九早我四屆,蔡英文晚我一屆。

面對台灣快速的變遷所引起而持續的藍、綠對抗及兩岸問題,讓人心憂,也讓人期待。這讓我想起韋伯面臨一九00年代德國快速變遷而形成各種主義、政策的抉擇,從而,呼籲各界於爭論時,謹守關於「價值中立」、「客觀性」的要求,台灣及兩岸也當如此!

有趣的是,不僅西方在現代化的過程中有此客觀性的探求,回到我們的傳統文化中,也可以找到相同的方法論。公元十二世紀主張理學之朱熹與主張心學之陸九淵發生歧見,呂祖謙於一一七五年邀集二派召開鵝湖會議,進行討論,希望存異求同,成為中國思想史上的佳話!呂祖謙所主張「異中求同」、「泛觀廣接」、「妄分清濁,危害最大」、「以廣大為心,不必頰舌爭勝負」、「問道四方,以免循於偏見」、「廣大溫潤氣象,非爭勝負」、「不主一家,不私一說」的思想哲學,尤有益於當道,也不遑多讓於前述西方的維也納學團、新康德學派及邏輯實證主義與分析哲學。楊日然大法官不幸早逝,本人於1994年8月6日於「中國時報」發表懷念楊日然教授的文章黨派訴求、政策與客觀性一文,蒙家屬或認為其足以述說楊日然之思想,而選為「總統褒揚令」中,對楊教授生平功績闡述之二篇代表性文章之一。於15年後,當我們看到台灣藍、綠對抗日益激烈!更令人懷念楊老師學說闡揚法律人、社會科學客觀性之重要。

經過激烈的競爭,連一向不願公開表態的企業界人士多人公開挺馬,其中以王雪紅最具代表性,她(他)們強烈對蔡英文及所屬政黨的兩岸路線感到害怕。2012年1月14日開票結果,馬英九以687萬多票勝蔡英文608萬票,續任第二屆總統。期望於台大法律系晚我一年的蔡英文繼續努力,調整兩岸政策至企業不致於這麼害怕的地步。像一位梁姓議員為了王雪紅公開支持馬英九而公開呼籲「寧可買韓國三星,也不要買HTC」,只知「檢討別人」、不「檢討自己」,恐怕2016年也難矣。

台大法律系學長謝長廷先生於2012年2月8日於中國時所報導「民進黨的中國政策若與國民黨『拉得太開』,不僅讓對手有攻擊目標,台灣內部也會持續對立,因此主張:民進黨應嘗試貼近國民黨的中國政策,藉此擠掉泛藍選票」。從呂祖謙「異中求同」、「泛觀廣接」、「間主觀為客觀」的哲學思考,本人贊同謝學長的看法。回想自1975年我個人即參加「中國比較法學會」,常聆聽台大法律系學長謝先生等人的見解,當時完全沒有兩岸的言論,自1988年以後,本人因常跑大陸,對兩岸關係的看法,漸與謝長廷等先進的意見有異,也就漸漸未再參加改名之「台灣比較法學會」的活動了。昔年常在一起的師友,即少往來,說真的,心情是孤寂的。像我這樣原是支持「黨外」、但漸漸孤寂而離開的人,應該不少。欣見謝先生「和而求同」的見解,或能解放天下這一種孤寂的心。

許盈宜藝術包.gif

國際首創的頂級雕繪藝術

20141225C01.gif

增加「商務力」的好方法

商情百科20150702.gif

商情百科【品牌推廣/經銷商】

鄭鴻文(書法家).jpg

官網 | Instagram | FB

Uneedadv | 商情百科 | 愛藝術 | 友情鏈結 |

鄭鴻文 (CEO/書法家): | 正體 | 简体 | 日語 | English | - 搜尋: | 正體 | 简体 | English | Español | हिन्दी | Português | বাংলা | Русский | Deutsch | 日語 | 한국어 | Français | Italiano | Türkçe | ไทย | Tiếng Việ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