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台湾建筑大师李重耀

来自UneedADV 专栏 - 国际商情、世界文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 返回 专栏首页

台湾建筑大师李重耀


一生「奖」不完的李重耀先生,建筑已超过一甲子的岁月,经历过日剧时期的如履薄冰、国民政府退据时期的悲情,以及民生进步的现代,他镇日思索建筑的问题,不曾间断地透过身体力行的实践方式,完全无私的默默在建筑领域努力,抢救不少被藐视的台湾百年历史资产,汇整了多头马车般的建筑师语言,并投身公益只为传承,「建筑」俨然已成为他的生命信仰。

李重耀 先生档案:
1925年台湾出生。曾着《建筑法令汇集》、《台湾卫生所建筑图集(一)(二)(三)》、《台湾传统建筑术语辞典》等共计40部作品和相关文章发表。并应聘设计日本徐福庙、关帝庙、观音庙三座,菲律宾庄氏大宗祠,巴西观音寺,上海市天马塔园等。

现 任
重耀建筑师事务所主持人
台湾中华建筑技术学会名誉理事长
福建省建筑师公会顾问
中华全球建筑学人交流协会顾问
台北医学大学建筑顾问
台北市石材制品商业同业公会顾问
开南管理学院创会名誉董事
开南高级职校名誉董事
台北市建筑技师公会常务理事兼鉴定委员会主任委员
内政部建筑研究所古迹匠师训练班主持人
台湾中华建筑物公共安全学会理事长.....等
李重耀先生用生命谱写对建筑、对建筑师、对建筑界的热情,以及他对建筑物、人、与环境的建筑价值观,给了后辈的我们,是一种生命的典范,即使身处不同产业,李重耀先生的精神,仍是最可敬的借镜。

文化传承的建筑使命

李重耀 生先与儿子 李学忠 先生于林安泰古厝模型前合影
1943年十八岁的李重耀先生因成绩优异,进入当时代的台湾总督府(台湾总统府的前身)工作 , 二次大战间,协助设计总督及总务长官官邸防空壕,对日抗战胜利后,他则陆续承办了不同时代的台湾总统府工程,完成了行政院、立法院、省立博物馆、台北宾馆的整修,并监造中兴新村及全省各地的省立医院等,可说亲自见证了台湾公共建筑的发展史。

1958年离开公职,开设了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因为兴趣使然,业余时间钻研中国式建筑,还到处找寻建造庙宇及古厝的匠师,虚心求教,只为了将古老工法保留下来,以免失传。李重耀先生认为,只有信息完全公开,古迹的修缮与保存才能顺利持续下去。例如:他就将林安泰古厝的详细测绘图面及其它各部详细大样图样全部公开出版,一心要将修复古迹的经验传承下一代 。

战后初期,除了有名气,已成地方标志的名胜外,再重要的古建都有被拆除的可能。台湾在1982年「文资保存法」通过以前,「古迹」这个名词甚至还没出现。因此,当时古迹的修复与保存不被建筑界所重视。直至「林安泰古厝」的保存或拆除争议,正式把古迹维护的观念提升到全台湾的层面。

接受委托承办迁建林安古厝工程的李重耀先生,如何将古厝的每一个构件拆除、运送到另一个地点还要照原来的建筑物构件重新组构起来,是非常棘手的困难,李重耀先生因而自创一套亳无前例可循的构件编码系统。然而,因公共决策的旷日费时与反复,重建地点一再生变,古厝被搬了三次后,才得在李重耀所领导的团队,以传统工法施作,一块一块慢慢比对再重新试组,林家古厝终于在滨江街现址重见天日。林安古厝迁建成功的完成,从历史建筑物保存到都市保存,提供了一个绝佳的素材,同时也激励了大家对古建筑有了感情上的需要与拥有的骄傲,政府与民间逐渐接受了保存的意义了。

古迹与历史建筑修复的创新观念

李登辉 先生参访李重耀 先生所设计的「台湾民俗村」

建筑物是为人们而建的,唯有与人保持互动才能延续建筑的生命力。然而,林安泰古厝虽被政府珍藏,却未将之开放,连林家子孙也无法进行祭祖活动。为此,李重耀先生开始积极思考,如何将再利用的手法导入古迹保存计划之中。

在私有古迹保存还没有如容积转移的具体做法出来之前,李重耀先生在1989年透过客户的商业案件「台湾民俗村」,以商业经营介入古迹保存,抢救了不少即将要被拆除的古厝,迁入彰化台湾民俗村重建。客户原意是希望所有建筑都以仿作为主,李重耀与其小儿子李学忠极力说服客户,参考日本名古屋明治村模式,寻找值得保存的古厝,予以拆除迁建民俗村。

本来,一般古迹修复工程的工法都是依传统的工法执行,但毕竟民俗村是公共性质的游乐区,以现在的标准而言,很多过去使用的材料和工法,耐震性和安全性都不符合现行法令,因此,李重耀先生认为,传统的保存和现代的创新,应该要取得平衡点。于是他建议,旧有工法只在关键部份予以保留,安全相关部份则选择用隐藏的方式,以新工法、新材料适度取代。例如:屋顶,过去没有防水观念,只用瓦片覆盖,一下雨就会漏水,木梁自然会腐坏,所以他加了防水层铜板等。

「台湾民俗村」成功的再利用古迹,成为建筑界对保存的共识,1997年修正文化资产保存去,给予「再利用」法原依据。草山行馆和台北故事馆,也是在这样的机缘下,重新绽放它们的生命力。

李国鼎 生先颁发奖状予李重耀 先生
建筑术语集大成者

为了解决来自中国大陆各省的建筑师、匠师与看惯了日式用语的台湾建筑师们间不一样的建筑用语,造成彼此不容易沟通的情形,李重耀先生开始整理比对,完成第一本中英日对照的建筑工程术语,并于1999年将《台湾传统建筑术语辞典》正式付梓完成。里面除了中英日文对照,并附上图解,例如文工尺、门工尺、登兰尺的差别,皆已一一进行辨证。

同时,李重耀先生也曾为了国家建筑师考试,因各学校用语不统一所造成的考试不公,倡议提请中央机关教育部和内政部进行检讨改善,但因各个单位因人手不足而推来推去之际,最后由当时台湾省建筑师公会理事长许仲川先生建议,推请李重耀先生进行标准术语的统整工作,李重耀先生也义不容辞的接下这份工作,出钱又出力,才在1982年让「营建类技能检定」问世。

从工作业务上的需要开始整理术语,之后受到大家敬重而被请托,扩大范围到营建工程相关名词的统整,又加以对传统建筑术语进行调查,李重耀先生无心插柳的情况下,却让这份事业愈做愈大,全源于他对建筑的满腔热情。

非凡的建筑哲思

1971年李重耀先生接下台北市法主公庙的工程,因为都市计划变更、南京西路拓宽、巷道截弯取直、邻地等问题,建造执照一直申请不下来,但李重耀先生不辞辛劳,一一解决问题,拿到建造执照时,已费时25年了,全因他本着为神服务的坚持,及重视与他人承诺的精神。

1977年李老费时十年所迁建台北市林安泰古厝,在多年后,日本有一建筑学会来台观摩时表示,「只有林安泰古厝,合乎日本修护古迹的标准。」在看到李重耀集结成册的古厝测绘图时,本想要买一份图回去参考,没想到李重耀先生阿沙力的只愿意送图不卖图,让日本人刮目相看。目前这套绘图仍收藏在这学会里,成为他们范本参考。

李重耀 先生与台北故事馆
建筑业的「代收转制」制度出自李重耀先生之手,也是他费时说服多位建筑业大老才顺利执行,解决了当年因为建筑市场的竞争,建筑师会受到业主不按时付设计费的问题。「代收转制」制度,是在申请建照前,业主必须将建筑师业务酬金的百分之七十,存入公会指定账户,作为委托建筑师工作的保证金,待建筑师取得该工程之建筑执照后,即可以领取这笔款项的百分之九十,另百分之十直接拨入国税局,其余业务酬金的百分之二十,于工程完成半数勘验时领取,最后百分之十,则于工程取得使用执照时领取。此制度仍为现代建筑业所实行。

长达三十年里,李重耀先生也帮内政部建筑研究古迹维修匠师培训,把一生学习的心得与经验,亳不保留地传援给需要的人,同时资助文化资产维謢学会运作。一生职志只为建筑,把每一栋建筑都当作是自己的东西用心设计,而且什么都做。才能在1999年九二一大地震时,赢得县长彭百显先生的赞许,当时彭县长告诉李重耀先生:「您从前设计监造的中兴小学、中兴中学及省府医务所等都没有倒…」。这样的好结果真的只是好技术吗?应是建造时李重耀先生存乎一念的真心与好心。

曾经与父亲共同执行不少建筑修复工作的小儿子李学忠先生回忆说:「父亲一生做人非常真诚,一诺千金,将他人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一样的重视,真正为建筑业的后辈,树立了敬业、负责、创新之榜样。」

历史精神,有时是不着痕迹的藏在建筑物之中。李重耀先生真正深耕的建筑,除了要找回建筑原本的面貌,更将建筑人应有的精神在建筑中实践。他的远见与楷模,已写下许多关键性的影响。


◎讲述/李学忠 ◎数据提供/李学忠 ◎整理.文/许盈宜

许盈宜艺术包.gif

国际首创的顶级雕绘艺术

20141225C01.gif

增加「商务力」的好方法

商情百科20150702.gif

商情百科【品牌推广/经销商】

郑鸿文(书法家).jpg

官网 | Instagram | FB

Uneedadv | 商情百科 | 爱艺术 | 友情链接 |

郑鸿文 (CEO/书法家): | 正體 | 简体 | 日語 | English | - 搜寻: | 正體 | 简体 | English | Español | हिन्दी | Português | বাংলা | Русский | Deutsch | 日語 | 한국어 | Français | Italiano | Türkçe | ไทย | Tiếng Việ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