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三)”的源代码
←
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三)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刚才请求的操作只对以下1个用户组开放:
用户
。
该页面已被保护以防止编辑和其他操作。
您可以查看并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版型A002}}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 <b><font size="4" color="#0000FF">第三章 理</font></b> <br><br> (编者注) <br> 「你讲不讲理?」、「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已成人们口头禅,可见世人无形中受理学影响甚深!因此,虽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然而,至少相对之各方都应讲理,爰辑吕祖谦关于理学之言论。<br><bR> 理运用于法学上,不只是法理,还包括事理及证据,诚如1977年陈传岳大律师教余「你法理没问题,须加强事理」,会事理与法理同重也。尤其,当法无规定或有解释空间及自由心证之空间时,更应明事理。甚至,理想之法律本身亦系依理而制定。违反事理之法律为恶法,应予修订。法律系蔚理而存在。<br><br> ==(一)天理之真在== 1、天大无外<br> 天者,人之所不能外也。信者固信,不信者亦信;从者固从,不从者亦从。使不信者果能不信,是可外也,可外非天也;使不从者果能不从,是可外也,可外非天也…(东莱博议,卷十二,第6篇「鲁饥而不害」)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下版型A002}}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2、天理之真在<br> 观治不若观乱,观美不若恶。自古及今,蹂践残贼而终不可亡者,乃天理之真在也。登唐虞之朝者,举目皆德政,陪洙泗之席者,入耳皆德音;纵横交错,无非此理;左顾右盼,应接不暇,果何自以窥天理之真在哉?至于居乱世,遇恶人,所见者莫匪横逆,所闻者莫匪诐淫,所谓天理疑若殄灭而靡有孑遗矣,然横逆诐淫之中,天理间发,时见一斑,岂非是理之真在欤? <br> <br> 我生不有命在天?纣之所以拒祖伊也,人皆知其托辞也。托则托矣,然「天」之一言,胡为而忽出于纣之口哉?「何适而无道?」跖之所以答其徒也,人皆知其托辞也,托则托矣,然「道」之一言,胡为而忽出于跖之口哉?纣身与天违,而口忽言天;跖身与道违,而口忽言道,噫!不如是,何以知是理之果不可亡欤?善观理者,于此所以深致其观也(东莱博议,卷十一,第6篇「秦取梁新里」) <br><br> 3、天下之甚可畏者,莫大于理<br> 天下之甚可畏者,莫大于理(东莱博议,卷五,第5篇「辛伯諌周公黑肩」) <br><br> 4、有实理,然后有实心、实事<br> 有实理然后有实心,有实心然后有实事,岂有借虚说而能收实效者耶? (东莱博议,卷十九,第4篇「楚范巫矞似谓成王子玉子西皆强死」) <br><br> ==(二)理一分殊== 5、理之在天下,犹元气之在万物也。一气之春,播于品物,其根其茎,其枝其叶,其华其色,其芬其臭,虽有万而不同,然曷尝有二气哉?理之在天下,遇亲则为孝,遇君则为忠,遇兄弟则为友,遇朋友则为义,遇宗庙则为敬,遇军旅则为肃,随一事而得一名,名虽至于千万,而理未尝不一也。气无二气,理无二理,然物得气之偏,故其理亦偏,人得气之全,故其理亦全。惟物得其偏,故莸之不能为薫,荼之不能为荠,松之不能为柏,李之不能为桃,各守其一而不能相通者,非物之罪也,气之偏也。至于人则全受天地之气,全得天地之理,今反守一善而不能相推,岂非人之罪哉?...( 东莱博议,卷三,第2篇「颍考叔争车」) <br> <br> 6、贯之以理,则一而已,千殊万别,无二类也<br> 一气运行乎天地之间,灾祥祲兆,未始不以其类应也,丽于上,峙于下,群于中,同本同生,同体同流,未有一物之不类,未有一物之不应,类乎类乎,其天地万物之枢乎。<Br><br> 有明类,有晦类,有旁类,有互类,有远类,有反类…贯之以理,则一而已矣。千妍万丑,无二镜也;千柯万叶,无二木也,千殊万别,无二类也,一而万,万而一者也,贯一理而通之者,圣人也…(东莱博议,卷十一,第3篇「沙麓崩」)<Br><br> 7、自绝天理,天理不绝,天理与乾坤周流而不息<br> 物之逆其天者,其终必还…,有限之力,岂能胜无穷之天也耶?子之于父母,天也。虽天下之大恶,其天未尝不存也。庄公怒其弟,而上及其母,囚之城颍,绝灭天理,居之不疑…居无几何,而遽悔焉,是悔也,果安从而生哉?盖庄公自绝天理,天理不绝庄公,一朝之忿,赫然勃然,若可以胜天。然忿戾之时,天理初无一毫之损也,特暂为血气所蔽耳。血气之忿,犹沟浍焉,朝而盈,夕而涸,而天理则与乾坤周流而不息也。忿心稍衰,爱亲之念油然自还而不能已…(东莱博议,卷一,第2篇「颍考叔还武姜」) <br><br> 8、天下之理,有通有塞 <br> 天下之理,有通有塞(东莱博议,卷十二,第1篇「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 <br><br> 9、至理之所在,可以心遇而不可力求<br> 至理之所在,可以心遇而不可力求。断编遗简,呻吟讽诵,越宿已有遗落,至于涂歌里诵,偶入吾耳,则虽终身而不忘。天下之理,固眩于求而真于遇也。理有触于吾心,无意而相遭,无约而相会,油然自生,虽吾不能以语人,况可以力求乎?…圣人欲以『诗』之平易而救五经之支离也,孰知后反以五经之支离而变『诗』之平易乎?…(东莱博议,卷十三,第6篇「晋文公秦穆公赋诗」) <br><br> 10、理有常然,事有适然 <br> 理有常然,而事有适然,因适然之事,而疑常然之理,智者不由也。历数天下之事,出于常然者十之九,出于适然者百之一,以一废百矣可哉?父子天性也,父不以尝有商般而疑其子;兄弟,天伦也,兄不以尝有蔡霍而疑其弟。相虽有莾,而古今之廊庙未尝无相;将虽有卓,而古今之边阃未尝无将。苟持不必然之事,而夺必然之理,则物物可畏,人人可防,其心焦然,无须臾宁矣。(东莱博议,卷二十二,第4篇「楚鬬克公子作乱」)<br><br> ==(三)理未易察== 11、善未易明,理未易察<br> 善未易明,理未易察,吾侪所当兢兢者。此间幸张丈邻墙,得以讲磨。此公学问端的亲切,而中无私主,进进不已,甚恨吾兄不得亲近之也。(《与刘子澄》,东莱吕太史别集卷第九,吕祖谦全集,第一册,454页) <br><br> 12、近理而非,最难辨 <br> 天下之言,有近理而非者,此最难辨(丽泽论说集录卷第八,门人集录史说,219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 <br><br> 13、见一事得一理,非善观事者 <br> 见一事而得一理,非善观事者也;闻一语而得一意,非善报语者也。理本无间,一事通则万事皆通,意本无穷,一意解则千语皆解。圯上之书一编耳,尺简寸牍所载几何?岂能尽括车垒舆地之形,预数嬴项韩彭之难哉?然子房得之,则问羊知马,觇影知形,迎阅而群策锋起,随讽而众讥丛生,此所以能用有限之书,对无穷之变也…(东莱博议,卷二十,第2篇「随会料晋师」) <br><br> ==(四)勿藉理以逞怨== 14、勿藉理以逞怨 <br> 是非无两立之理,赏者是,则不赏者非;赏者非,则不赏者是。今推既咎文公之滥赏,又咎文公之不赏,此近于人情乎?吾是以知推之言,特借理而逞怨也(东莱博议,卷十四,第1篇「介之推不言禄」) <br><br> 15、聚散,理之常 <br> 有聚则有散,理之常也(丽译论说集录卷第九,门人所记杂说一,242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 <br> ==(五)理一,未尝无对== 16、理一,未尝无对 <br> 理一而已矣。理虽一,然有干即有坤,未尝无对也。犹有形则有影,有声则有响,一而二,二而一者也(丽泽论说集录卷第一,门人集录易说上,7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 <br><br> 17、天下事,必有对 <br> 天下事,必有对。盛者衰之对,强者弱之对(丽泽论说集录卷第二,门人集录易说上,75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 <br> ==(六)天理常在人欲中== 18、天理常在人欲中未尝离也,不忧良心之不生,而忧良心之不继 <br> 天理常在人欲中未尝须臾离也…与生俱生者谓之良心,毁之而不能消,背之而不能远。虽甚无道之人,是心或一日而数起也。是心既起,有以继之,则为君子;无以继之,则为小人。继与不继,而君子小人分焉。故学者不忧良心之不生,而忧良心之不继。(东莱博议,卷十一,第6篇「秦取梁新里」) <br> ==(七)理与势、人权== 19、(附录)理与势最尊 <br> 天地间唯理与势为最尊,虽然,理又尊之尊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相夺焉,而理则常伸于天下万世。故势者,帝王之权也,理者,圣人之权也。帝王无圣人之理,则其权有时而屈。然则理也者,又势之所恃以为存亡者也。(明‧吕坤‧呻吟语卷一,吕坤全集(中),646页) <br><br> (编者注) <br> 在封建、皇权极盛、没有人权的明代,吕坤能讲「天子不得以势相夺」,相当不容易,甚至直到清末,理学家焦循(1763~1820)仍指吕坤此说「此真邪说也!孔子自言事君尽礼,未闻持理以与君抗者。吕氏此言,乱臣贼子之萌也。」(焦循《论语通释》第十二章,第二条末段,转引自胡适‧戴东原的哲学,第99页,远流版)。编者按:儒学、理学传二千年,有以「仁政」在已经形成「专制君权」的体制中制衡君权(心)及劝君行仁政之正面功能,犹有不足,乃有近代变法,以民主、法治、宪法、人权限制权力。 <br><br> 20、(附录)民为贵,君为轻 <br>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br><br> 21、(附录)得罪理更没处存身 <br> 得罪于法,尚可逃避;得罪于理,更没处存身。只我底心,便放不过我。是故君子畏理甚于畏法。(呻吟语卷一,吕坤全集(中),614页,中华书局) |}
模板:Column1a0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Uneedadv专栏广告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下版型A002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版型A002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返回
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三)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操作
查看历史
搜索
导航
※ 专栏 简体版首页
》 特别企划
》 刊登广告
》 客户相关实迹
UneedADV 频道
※ U-首页
※ U-商情百科
※ U- I 艺术
※ U-古诗文
商情百科 专栏语系
※ 专栏 简体版
※ 專欄 正體版
※ Column English
※ コラム 日本語
商情百科 专栏
※ 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三.4)
※ 台湾建筑大师李重耀
※ 专访 用酒看人生的儒商王致远
※ 极品冰滴咖啡
※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 公司创新型法律风险管理模式(三)
※ 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四)
※ 专栏:艺术跨界精品
※ 大陆人民来台投资之相关法律规定
国际商情 其它信息
※ 国际商情 全球营销
※ 雕绘名家 许盈宜
※ 友情连接
国际商情 探索
※ 周公解梦境
※ 紫微斗数
郑鸿文(CEO/书法家)
※ 中文
※ 日語
※ English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