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五.1)”的源代码
←
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五.1)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刚才请求的操作只对以下1个用户组开放:
用户
。
该页面已被保护以防止编辑和其他操作。
您可以查看并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版型A002}}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 <b> <font size="4" color="#0000FF"><u>第五章 台大法律系</u></font> </b> <br> <br> ―台大的环境,郁郁茐茐;台大的气象,勃勃蓬蓬;远望那玉山突出云表,象征我们目标的高崇;近看蜿蜒的淡水,象征我们百折不挠的精神…(台大校歌)<br><br> ―同人,大有,谦豫随(《易经》第10~14卦)<br><br> ==1、马英九、蔡英文、谢长廷、杨日然教授与台大法律系== 马英九总统与蔡英文主席于2010年4月25日就台湾与大陆签ECFA问题举行辩论,其后,并分别成为蓝、绿二党2012年总统大选的候选人,两个台湾大学法律系毕业的政治领袖,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竟南辕北辙,难道天下之理没有客观性?重要领袖人物如何以客观的态度引导民众缩小蓝、绿之差距?法律人的最重要修养应是客观的态度与方法。如何是客观? <br><br> 一九七三年九月我进入台大法律系就读。当时人治高涨、工商尚未起飞,法律系在各科系之中,属于最后一志愿,没有什么人愿意念法律,所以,很容易进去。我傻乎乎地还真以为可以「法」治国,也看到美国有一半以上的总统出自法律系,将来台湾也可能如此,一定进入法治社会,因而「逢低买进」,进入台大法律系(一九九0年以后台大法侓系变成第一志愿,就难进了)。当时凭着一股傻劲,非常卖力地勤读了各种法律,接触了各种思想。当年台大法律系的教授大多属传授法律条文、枝枝节节的基本型,但也不乏有思想、有理论、有方法,而能够启蒙学生思想的教授,如王泽鉴、黄茂荣、林纪东教授,我分别跟着王老师、黄老师写博士论文及硕士论文,很早就益于他们的「法学方法论」,深思「民法」是中华世界五千年来所最缺、最重要的,并以民法作为主攻目标。也跟蔡墩铭老师勤学刑法,并广阅「刑事法杂志」,该杂志是名教授洪兰的父亲洪褔增律师主办的,我也常和大二届的徐显国学长开研讨呢!行政法则受教于林纪东先生,他深刻体验苦难的中国建立法制之不易,非常爱国,非常有正义感,书生报国,著作等身。当时我年轻不了解学好公法,比较有机会当大法官呢?而杨日然教授也是其中一位令我受益很深的老师,他主授法理学。<br><br> 杨日然教授师承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院法哲学教授碧海纯一,思想源自卡尔•波帕(Karl Popper)、康德、罗素、韦伯(Max Weber)、凯尔生(Hans Kelsen)、维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ain )、开纳普(Rudolf Carnap)等等,以分析哲学、逻辑经验主义、社会科学之哲学等思想为基础,在法认识论、法价值论、正义论方面有透彻的功力。一九七六年,他在课堂上所讲的「开放的社会及其敌人」、「价值相对主义」、「民主原理」、「方法二元论」、「逻辑经验主义」、「分析哲学」、新康德学派、维也纳学团的理念,至今仍清晰地留在我的脑海中,并成为我做人、处事或治学的基本态度。我也清楚的记得,他从上述认识论、科学的哲学、方法二元论之立场,批判源自柏拉图、黑格尔乃至于马克斯一贯相承的「历史主义」或「自然义」,认为他们总是将「存在」(实然)当作合理(应然);或将「主观」的理想当作客观真理;宣称历史是世界的法庭,历史系由封建社会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也将由资本主义再进入社会主义。时间闪,三十年已过,社会主义国家已由极盛时期,转入九0年代的崩盘与「改革开放」,更是令人深觉思想家在寂寞的年代,坚持所信,对社会发出微弱警世箴言的可贵。<br><br> 台湾二十年来陷入蓝绿对抗,两岸歧见仍存,知识分子力量微薄,是一个价值分离、党派实践林立,知识力量微弱的时代,统、独、蓝绿的价值实践力量澈底压倒了知识的分析;褔利国的价值实践与政策力量,也掩盖了知识的分析,这种现象彷佛又落入黑格尔、马克斯式的方法、一元论及历史主义,多数政治人物均将主观的理想宣称为客观的真理,面对这种激情,让我尤其怀念杨日然教授所提倡的价值相对主义、民主原理、社会科学的客观性等等认识论与正义论的课题。<br><br> 我个人有幸进入台大法律系就读,受到杨日然教授方法论的熏陶,以其哲学作为做人处事的依据,因而能明辨是非,得以正确的方法免于受惑。环顾时局,法律人才已经在各党各派拥有领导分量,例如马英九于二00八年担任总统、陈水扁更早于二000年至二00八年担任总统,而蔡英文于二00八年以后继任民进党主席,并成为民主进步党2012年总统候选人,其它如苏贞昌、谢长廷、陈定南、尤清、江鹏坚、吕秀莲、苏焕智等人均属法律系出身之大将,先后二十年发挥了对政局的影响力。这些法律人才分属不同党派,不免交相攻战,戮力实践其个人价值,而影响时局,这让我想起,二、三十年以来,假如像杨日然教授的思想、方法论,够早一点普遍影响法律各界,现在我们的社会可能会不一样?可以预料,将来更有大量的法律人才,投入明日的政治,是以,法律哲学教育在法学院应该大幅受到重视,不幸的是,大师已经早逝,呜呼哀哉。<br><br> 回顾这二十年,法律人在台湾政局已有良好时机,可惜,表现远不如大众期待。惟转眼已至二0一0年代,仍由两位台大法律人马英九、蔡英文分领国民、民进二党,其学历背景经验相同,想法、说法竟南辕北辙,而无「间主观为客观」的可能性,这是台湾分裂的不幸!假如他们有上过杨日然教授的课,是否就有更多的共通性。 然而,我必须承认,当年在功利主义下,法律系的学生多忙于高考或留学,很少人对法理学、法哲学投以应有的注意!杨教授于1966年开始在台大法律系开课,马英九早我四届,蔡英文晚我一届。<br><br> 面对台湾快速的变迁所引起而持续的蓝、绿对抗及两岸问题,让人心忧,也让人期待。这让我想起韦伯面临一九00年代德国快速变迁而形成各种主义、政策的抉择,从而,呼吁各界于争论时,谨守关于「价值中立」、「客观性」的要求,台湾及两岸也当如此!<br><br> 有趣的是,不仅西方在现代化的过程中有此客观性的探求,回到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也可以找到相同的方法论。公元十二世纪主张理学之朱熹与主张心学之陆九渊发生歧见,吕祖谦于一一七五年邀集二派召开鹅湖会议,进行讨论,希望存异求同,成为中国思想史上的佳话!吕祖谦所主张「异中求同」、「泛观广接」、「妄分清浊,危害最大」、「以广大为心,不必颊舌争胜负」、「问道四方,以免循于偏见」、「广大温润气象,非争胜负」、「不主一家,不私一说」的思想哲学,尤有益于当道,也不遑多让于前述西方的维也纳学团、新康德学派及逻辑实证主义与分析哲学。杨日然大法官不幸早逝,本人于1994年8月6日于「中国时报」发表怀念杨日然教授的文章党派诉求、政策与客观性一文,蒙家属或认为其足以述说杨日然之思想,而选为「总统褒扬令」中,对杨教授生平功绩阐述之二篇代表性文章之一。于15年后,当我们看到台湾蓝、绿对抗日益激烈!更令人怀念杨老师学说阐扬法律人、社会科学客观性之重要。<br><br> 经过激烈的竞争,连一向不愿公开表态的企业界人士多人公开挺马,其中以王雪红最具代表性,她(他)们强烈对蔡英文及所属政党的两岸路线感到害怕。2012年1月14日开票结果,马英九以687万多票胜蔡英文608万票,续任第二届总统。期望于台大法律系晚我一年的蔡英文继续努力,调整两岸政策至企业不致于这么害怕的地步。像一位梁姓议员为了王雪红公开支持马英九而公开呼吁「宁可买韩国三星,也不要买HTC」,只知「检讨别人」、不「检讨自己」,恐怕2016年也难矣。<br><br> 台大法律系学长谢长廷先生于2012年2月8日于中国时所报导「民进党的中国政策若与国民党『拉得太开』,不仅让对手有攻击目标,台湾内部也会持续对立,因此主张:民进党应尝试贴近国民党的中国政策,藉此挤掉泛蓝选票」。从吕祖谦「异中求同」、「泛观广接」、「间主观为客观」的哲学思考,本人赞同谢学长的看法。回想自1975年我个人即参加「中国比较法学会」,常聆听台大法律系学长谢先生等人的见解,当时完全没有两岸的言论,自1988年以后,本人因常跑大陆,对两岸关系的看法,渐与谢长廷等先进的意见有异,也就渐渐未再参加改名之「台湾比较法学会」的活动了。昔年常在一起的师友,即少往来,说真的,心情是孤寂的。像我这样原是支持「党外」、但渐渐孤寂而离开的人,应该不少。欣见谢先生「和而求同」的见解,或能解放天下这一种孤寂的心。<br><br>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下版型A002}}
模板:Column1a0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Uneedadv专栏广告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下版型A002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版型A002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返回
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五.1)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操作
搜索
导航
※ 专栏 简体版首页
》 特别企划
》 刊登广告
》 客户相关实迹
UneedADV 频道
※ U-首页
※ U-商情百科
※ U- I 艺术
※ U-古诗文
商情百科 专栏语系
※ 专栏 简体版
※ 專欄 正體版
※ Column English
※ コラム 日本語
商情百科 专栏
※ 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三.4)
※ 台湾建筑大师李重耀
※ 专访 用酒看人生的儒商王致远
※ 极品冰滴咖啡
※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 公司创新型法律风险管理模式(三)
※ 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四)
※ 专栏:艺术跨界精品
※ 大陆人民来台投资之相关法律规定
国际商情 其它信息
※ 国际商情 全球营销
※ 雕绘名家 许盈宜
※ 友情连接
国际商情 探索
※ 周公解梦境
※ 紫微斗数
郑鸿文(CEO/书法家)
※ 中文
※ 日語
※ English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