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五)”的源代码
←
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五)
跳转至:
导航
、
搜索
因为以下原因,你没有权限编辑本页:
您刚才请求的操作只对以下1个用户组开放:
用户
。
该页面已被保护以防止编辑和其他操作。
您可以查看并复制此页面的源代码: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版型A002}}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 <b><font size="4" color="#0000FF">第五章 功、用及践履</font></b> <br><br> (编者注) <br> 「功利」说或为理学所反对!然而,今日在资本主义之下,反而是极端功利社会,以鸿海、富士康、台塑、台积电等企业养民或八十万人或数万人,不同于千年前之农业时代,是理学、心学应不排斥功、用之学,爰编辑理学家吕祖谦关于兼容功、用、力行之言论,以切用于当代。此部分系吕祖谦重史学,亦与「功利学派」陈亮、叶适等人为友之原因(见第1章),而不同于其它理学大家。<br><br> 运用于法学上,法官之判决宜考虑「社会观感」,勿成为大众所认为之「恐龙判决」。「功用说」只是参酌,不能采取极端的功利主义,毕竟,司法应独立,但不应孤立。<br><br> ==(一) 学、用与事业== 1、当为有用之学<br> 孙叔敖城沂,此一段见筑城规模曲折,详细精密处,正要学者看此…大抵《左氏》载版筑用兵救焚之事,如世务曲折,条目所裁,纤悉备具,所载甚详。亦足以见当时风声气习,近于三代。其人皆是着实做工夫,皆为有用之学,非尚虚文也。今人为学多尚虚文,不于着实处下工夫,到临事之际,种种不晓。学者须当为有用之学。(《左氏博议》卷五「令尹蒍艾猎城沂使封人虑事」,68页,吕祖谦全集第七册,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2、学而无用,学将何为<br> 百工治器,必贵于有用。器而不可用,工弗为也。学而无用,学将何为也邪?(丽泽论说集录卷第十,门人所记杂说二,第263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3、孔门弟子未必有管仲事业<br> 孔门诸弟子,若论趋向,固非管仲可比,使他见用,却恐未必有仲事业。学者看古人,要须看得至此。(丽泽论说集录卷第九,门人所记杂说一,241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4、诸葛亮有儒者气象<br> 诸葛武侯有儒者气象(《程氏遗书》,引自《近思录》卷十四,12)<br><br> 5、成己、成物只是一个〞成〞字<br> 看史非欲闻见该博,正是要『识前言往行,以蓄其德』。大抵事只有成己、成物两件。『蛊者,事也』。《象》止说『振民育德』,前时亦尝作六事看,如儆戒、择善、阃范、议论、处事、治体,要之止是两件。然两事又却只是一个『成』字。史亦难看,须是自家镜明,然后见得美恶,称平,然后筹得轻重。欲得镜明称平,又须是致知格物。(丽泽论说集录卷第十,门人所记杂说二,259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6、读书作有用看<br> 今人读书全不作有用看,且如人二三十年读圣人书,及一旦遇事,便与闾巷人无异。或有一听老成人之语,便能终身服行。岂老成之言过于《六经》哉?只缘读书不作有用看故也。(丽泽论说集录卷第十,门人所记杂说二,254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下版型A002}}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二) 践履== 7、践履其用最切,践履工夫须于至难至危之处<br> 学者践履,其用最切。孔子《彖辞》「履虎尾,不咥人,亨」。天下之至危者,莫如履虎尾。今则履虎尾而无咥噬之患,自此以往,何所不可?所谓履者,凡践履之道皆在焉。圣人系之以辞,独举最危者言之,何也?大抵学者践履工夫,须于至难至危之处自试验,过得此处,方始无往不利。若舍至难至危,其它践履不足道也。(丽泽论说集录卷第一,门人集录易说上,14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8、践履多于发用<br> 静多于动,践履多于发用,涵养多于讲说,读经多于读史,工夫如此,然后可久可大(《与叶正则》,《宋元学案》卷五十一东莱学案,P.1670,华世出版社)<br><br> 9、践履所至,充实辉光<br> 成汤之道,在于猷也。微子之贤,在于『践修厥猷』也。人惟工夫不实,践履不至,故与道不相关。微子能践而修之,所以旧有令闻。微子之闻,非自外求,反求诸身。践履所至,充实辉光,自然彰闻,其来旧矣。『恪慎克孝,肃恭神人』,即践履之实也。克孝者,人皆知孝,然不过于口体,不可谓之克;克谓果能尽其道如曾子、闵子克于孝也。『肃恭神人』者,敬心常存,不以幽显二其心。以此心事神,以此心接人,岂有幽显之异(增订东莱书说卷十九,吕祖谦全集,第三册,第262页,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10、校量义理与践履<br> 前见友朋每校量义理而于践履处少点检,故发『裒多益寡』之论(《与朱侍讲(元晦)》,东莱吕太史别集卷第八)<br><br> 11、(附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心搞建设<br> …到一九七八年底我们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批评了“两个凡是“,提出了“解放思想,开动脑筋“的口号,提唱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我在东北三省到处说,要一心一意搞建设。国家这么大,这么穷,不努力发展生产,日子怎么过?我们人民的生活如此困难,怎么体现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人帮“叫嚷要搞“穷社会主义“,胡说共产主义是精神方面的,简直是荒谬之极!...(邓小平,一心一意搞建设,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0页)<br><br> (编者注)<br> 此文发表于1982年9月18日,是邓小平陪同金日成去四川访问途中谈话的一部分。至2010年,大陆在「一心搞建设」28年之下,经济快速发展,税收年年以百分之二、三十之速度成长,高速公路网、高速铁路网等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富人群体大增,成为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中之高成长地区,确实成果非凡。反之,北朝鲜之金日成家族并未听进陪同访问之邓小平之言论,28年未改朝鲜政策,不管人民穷困,粮食不足,还在2010年12月对南韩「开炮」,令人感叹!而台湾自1990年起陷入「统、独」的「文化大革命」,未能「一心搞建设」,弄得20年来国民所得基本上没有什么成长,穷人日多,亦令人感叹!同是台湾大学毕业的李登辉、连战、陈水扁、马英九、蔡英文、苏贞昌、谢长廷、吕秀莲、吴敦义…何不「大和解」,一心搞建设,提高穷人之所得?<br><br> 12、做事须是着实做<br> 做事须是着实做,暴戾者必用力于和顺,鄙吝者必用力于宽裕,而后可以言学。(丽泽论说集录卷第十,门人所记杂说二,255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三) 致知力行== 13、致知力行,本交相发<br> 致知、力行,本交相发。学者若有实心,则讲贯玩索,固为进德之要。亦有一等后生,推求言语工夫常多,点检日用工夫常少,虽便略见髣髴,然终非实有诸己也。「默而成之,不言而信,存乎德行」,训诱之际,愿常存此意。非谓但使之力行而以致知为缓,但示之者当有序。夫子亦有「可以语上」、「不可以语上」之别。(《与朱侍讲》,《宋元学案》卷五十一东莱学案,P.1666,华世出版社版)<br><br> 14、知不至,行必不力<br> 学问以致知为本,知不至,则行必不力也(东莱吕太史别集,卷第十,《与学者及诸弟》,吕祖谦全集第一册,504页,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15、致知、力行不是两事<br> 致知、力行不是两事,力行亦所以致其知,磨镜所以镜明(丽泽论说集录卷第十,门人所记杂说二,260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16、深体力行<br> 切要工夫,莫如就实。深体力行,乃知此二字甚难而有味(《与乔德瞻》,《宋元学案》卷五十一东莱学案,P.1672,华世出版社版)<br><br> 17、致知见不可偏,力行进当有序<br> 论致知则见不可偏,论力行则进当有序。并味此两言,则无笼统零碎之痛(《与刑邦用》,引自《宋元学案卷五十一东莱学案》,P.1672,华世出版社版)<br><br> 18、坐谈从容,临事迫切<br> 坐谈常觉从容,临事常觉迫切,乃知学问无穷,当益思所未至(《与戴在伯》,《宋元学案》卷五十一东莱学案,P.1672,华世出版社)<br><br> 19、日用间实下工夫<br> 然为学,要须日用间实下工夫乃得力(东莱吕太史别集,卷第十,《与学者及诸弟》,吕祖谦全集第一册,504页,浙江古籍出版社)<br><br> 20、知犹识路,行犹进步<br> 知犹识路,行犹进步。若谓但知便可,则释氏「一超直入如来地」之语也(《与学者及诸弟》,引自《宋元学案》卷五十一东莱学案,P.1673,华世出版社版;吕祖谦全集,第一册,507页)<br><br> 21、勿耻涉农商<br> 多见士大夫耻涉农商,射既不能穿札,笔则才记姓名,饱食醉酒,忽忽无事,以此消日,以此终年,或因家世结余,得一阶半级,便谓为足,安能自苦。及有凶吉大事,议论得失…(少仪外传上,第15页,吕祖谦全集,第二册)<br><br> ==(四) 功有适成,事有偶济== 22、功有适成,何必有德?事有偶济,何必有理?<br> 黄梨洲:『止斋谓:「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此同甫之说也。如此则三代圣贤枉作工夫。功有适成,何必有德。事有偶济,何必有理。此晦庵之说也。如此则汉祖唐宗贤于仆区不远』盖二家之说皆未得当,然止斋之意毕竟主张龙川一边过多。夫朱子以事功卑龙川,龙川正不讳言事功,所以终不能服龙川之心。不知三代以上之事功,与汉唐之事功,迥不相同…」(《宋元学案》卷五十六《龙川学案》黄梨洲案语)<br><br> (编者注)<br> 近世工商社会,多重功利,工商业(含科技业)<br> 之利吸引农民,纷纷流动进入城市就业。企业家养民之功业甚巨,为农业时代所无。惟天下多变,景气亦无一定之理,成长之终不进而止矣,如之何?且若功利至于极,亦有所弊,学子当思朱子、吕祖谦无功利,一生著书立说,综罗百代,影响后世千年,卒见其功业。<br><br> |}
模板:Column1a0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Uneedadv专栏广告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下版型A002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模板: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版型A002
(
查看源代码
)(保护)
返回
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五)
。
导航菜单
个人工具
登录
名字空间
页面
讨论
变种
查看
阅读
查看源代码
查看历史
操作
搜索
导航
※ 专栏 简体版首页
》 特别企划
》 刊登广告
》 客户相关实迹
UneedADV 频道
※ U-首页
※ U-商情百科
※ U- I 艺术
※ U-古诗文
商情百科 专栏语系
※ 专栏 简体版
※ 專欄 正體版
※ Column English
※ コラム 日本語
商情百科 专栏
※ 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三.4)
※ 台湾建筑大师李重耀
※ 专访 用酒看人生的儒商王致远
※ 极品冰滴咖啡
※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基金会
※ 公司创新型法律风险管理模式(三)
※ 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四)
※ 专栏:艺术跨界精品
※ 大陆人民来台投资之相关法律规定
国际商情 其它信息
※ 国际商情 全球营销
※ 雕绘名家 许盈宜
※ 友情连接
国际商情 探索
※ 周公解梦境
※ 紫微斗数
郑鸿文(CEO/书法家)
※ 中文
※ 日語
※ English
工具
链入页面
相关更改
特殊页面
页面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