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三)”版本间的差异
(以“{{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版型A002}}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 <b><font size="4" col...”为内容创建页面) |
小 (保护“专栏:吕祖谦的儒(理)学、法理学(三)”([编辑=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移动=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联锁]) |
(没有差异)
|
2014年3月29日 (六) 23:06的最后版本
第三章 理 理运用于法学上,不只是法理,还包括事理及证据,诚如1977年陈传岳大律师教余「你法理没问题,须加强事理」,会事理与法理同重也。尤其,当法无规定或有解释空间及自由心证之空间时,更应明事理。甚至,理想之法律本身亦系依理而制定。违反事理之法律为恶法,应予修订。法律系蔚理而存在。 (一)天理之真在1、天大无外 |
郑鸿文 (CEO/书法家): | 正體 |
简体 |
日語 |
English | -
搜寻: | 正體 | 简体 | English | Español | हिन्दी | Português | বাংলা | Русский | Deutsch | 日語 | 한국어 | Français | Italiano | Türkçe | ไทย | Tiếng Việt | |
2、天理之真在 我生不有命在天?纣之所以拒祖伊也,人皆知其托辞也。托则托矣,然「天」之一言,胡为而忽出于纣之口哉?「何适而无道?」跖之所以答其徒也,人皆知其托辞也,托则托矣,然「道」之一言,胡为而忽出于跖之口哉?纣身与天违,而口忽言天;跖身与道违,而口忽言道,噫!不如是,何以知是理之果不可亡欤?善观理者,于此所以深致其观也(东莱博议,卷十一,第6篇「秦取梁新里」) 3、天下之甚可畏者,莫大于理 4、有实理,然后有实心、实事 (二)理一分殊5、理之在天下,犹元气之在万物也。一气之春,播于品物,其根其茎,其枝其叶,其华其色,其芬其臭,虽有万而不同,然曷尝有二气哉?理之在天下,遇亲则为孝,遇君则为忠,遇兄弟则为友,遇朋友则为义,遇宗庙则为敬,遇军旅则为肃,随一事而得一名,名虽至于千万,而理未尝不一也。气无二气,理无二理,然物得气之偏,故其理亦偏,人得气之全,故其理亦全。惟物得其偏,故莸之不能为薫,荼之不能为荠,松之不能为柏,李之不能为桃,各守其一而不能相通者,非物之罪也,气之偏也。至于人则全受天地之气,全得天地之理,今反守一善而不能相推,岂非人之罪哉?...( 东莱博议,卷三,第2篇「颍考叔争车」) 6、贯之以理,则一而已,千殊万别,无二类也 有明类,有晦类,有旁类,有互类,有远类,有反类…贯之以理,则一而已矣。千妍万丑,无二镜也;千柯万叶,无二木也,千殊万别,无二类也,一而万,万而一者也,贯一理而通之者,圣人也…(东莱博议,卷十一,第3篇「沙麓崩」) 7、自绝天理,天理不绝,天理与乾坤周流而不息 8、天下之理,有通有塞 9、至理之所在,可以心遇而不可力求 10、理有常然,事有适然 (三)理未易察11、善未易明,理未易察 12、近理而非,最难辨 13、见一事得一理,非善观事者 (四)勿藉理以逞怨14、勿藉理以逞怨 15、聚散,理之常 (五)理一,未尝无对16、理一,未尝无对 17、天下事,必有对 (六)天理常在人欲中18、天理常在人欲中未尝离也,不忧良心之不生,而忧良心之不继 (七)理与势、人权19、(附录)理与势最尊 (编者注) 20、(附录)民为贵,君为轻 21、(附录)得罪理更没处存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