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五.2)”版本间的差异
(以“{{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版型A002}}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 <b> <font size="4"...”为内容创建页面) |
小 (保护“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五.2)”([编辑=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移动=仅允许管理员](无限期))) |
(没有差异)
|
2015年11月29日 (日) 20:14的最后版本
第五章 台大法律系 2、马英九与苏贞昌时值2012年6月间,台大法律系学长马英九、苏贞昌先生仍掌台湾天下,一个是执政党主席兼总统,另一个是在野民主进步党主席,马发出邀请与苏共商国情,苏见马正困于证所税、美牛进口、油电双涨之情势,不想转移焦点,乃予以拒绝,这两个台大法律系毕业的高人丧失了一个「鹅湖会」、异中求同的机会。到底两个同受法律训练的高手,有何同、有何异?何以不能同中存异?何以不能异中求同?斯时民调显示:马民意支持度15%,苏高达52%。 老子说「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道德经》第5章),这时,「大梅雨」水灾又重创高屏山区,诚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在人祸方面,证所税、油电双涨之「世事难料」,则像「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基此,老子戒人「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道德经》第64章)、「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道德经》第75章)。油电双涨、证所税之「有为」,皆是「上食税之多」,是以:民愈饥,愈是难治,尤其三件难事一起来,民怨大增,马之民调遂跌至历史新低的15%。 秦末天下大乱,汉初,民需「解放」,乃行「黄老之术」,以「无为」为政,人民获得舒解,而有文景之治。2012年元月,大选刚结束,各界疲困,又因2011年下半年国际景气之大幅下跌,人民正需「舒解」,不料马英九和另一个台大法律系毕业的陈冲院长竟行「有为之治」,接连推出美牛进口、油电双涨、证所税三项「大难题」(如果分次每年一项,那可能情况好多了),终导致大量民怨,连一向比较支持蓝营的51、52、55、56电视台,也和一向打马的53、54、50台一样,全面批马,也在短短三个月内陪葬了本来被看好的「财经内阁」。台大法律系出身的陈冲懂财政、金融,本来被看好,却在短短三个月内,民望也大幅下跌,可惜矣。 历史上,儒家是道家的反面镜子,针对老子所讲的「天地不仁」,孔、孟讲「仁」,张载还说「天体物不遗,无一物非仁也」(张载《正蒙》);针对老子所讲的「圣人不仁」,孔、孟之徒力劝君主「行仁政」,主张「仁者无敌」,张载主张「民吾同胞,物吾与也」(民胞物与) (张载《西铭》),吕祖谦主张「成己、成物,只是一个『成』字」(《丽泽论说集录》),儒家采积极有为的人生观。 儒家、道家为中国文化之主流,以「两面」共同阐释人们在天地、宇宙间的人生观,好像同一个人在夜间疲累时,人生观较为低沈,反之,早晨睡饱起,有较高昂、积极的人生观,故宜随「时」,选「对的时间」行有为、无为之政,故孟子称孔子为「圣之时」。这次的证所税风波,很多大企业老板都出来说「时机不对」,就是这个意思。 以现代的眼光来看,天体中那么多星球,能有机会在少量的像地球那样,经历过几十亿年,在恐龙灭绝之后,才在二、三百万年前长出「人类」这种动物出来,也真的不容易,够幸运的。传到生出我们,也是太多的偶然,人生忧苦,岂是天地「不仁」?人生也有喜乐,也是天地之「仁」,尤其,生命本身也是天地之「仁」,我们宜这样体会吧?好好过一生,尽己之力,「成己、成物」吧?就算天地本无心,我们就学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吧! 因此,儒家能够传到宋、元、明、清而不绝,诚如(宋)张载所说「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太平」,继续成为许多读书人的人生价值。惟现代受到「西学」及马克斯「唯物主义」、佛教的挑战,儒学跌至谷底,但已在回复中,「新儒学」传有其人,「鹅湖月刊」自1975年以来仍在创办中,本人近来之作,从法归儒,在履践30年传自西方之法律之后,本人从实践中,认为儒学之精华,仍有益于当今的法治、人权社会。儒家之精华在「仁」,传到宋以后,发展出「理学」、「心学」、「功利」三种支派。于当今法治社会、经齐社会,亦当持续以「仁」出发,如不仁,相互以「法」或以无「法」为奸、为恶,天下亦必大乱。法治社会、经济社会则须兼容并蓄「理」、「心」与「功利」,正是所谓「正德」、「利用」、「厚生」。法律条文、事证相当于「理」,但理再多,也敌不过法官的自由心证。如不兼顾理、心、功用,则「恐龙判决」自在其中矣。 只是,自宋人以来,历元、明、清一千年,在专制科举制度下,像《宋元学案》、《明儒学案》(黄宗羲)、《中国近三百年学史》(钱穆)、《清代学术概论》(梁启超)所罗列的千百位有代表性的儒家读书人,花了太多不必要的心思与精力,在分辨细微的程朱理学、还是陆王心学,是耶?非耶?是否应离开空疏无用之论,转回「功利学」或「经世致用」之学?直到上个世纪,我所欣赏的胡适先生还着「戴东原的哲学」一书中,表示「打倒程朱,只有一条路,就是从穷理致知的路上,超越程朱,戴用的就是这个法子,戴氏说程朱详于论敬而略于论学,这九个字的控诉是向来没有人敢提起的,也只有清朝学问极盛时代,可以产生这样大胆的控诉。陆王嫌程朱论学太多,而戴氏却嫌他们论学太略;戴氏指出他们的根本错误有两点:一是说理得天而见于心,一是说理一分殊。他主张理在事情,不在于心中……,他又主张理是多元的,只是事物的条理,没有什么『浑然一体而散为万事』的天理……」(胡适,戴东原的哲学,60页,远流),足证:事隔800多年,胡适还受朱熹的影响,还须进行分辨。这一千年的争论,不如像公元1175年吕祖谦召集朱熹、陆九渊「鹅湖会」的精神,兼容并蓄即可,而将更多的事务精力与放在「利用」、「厚生」的实际事务方面。 如今,到了2012年年代,社会更加「功利化」了,当然不必再作不必要的提倡功利,倒是反而应回过头来,提倡「正德」、「仁」、「理」、「心」,以救治功利的太过,甚至因功利而破坏地球或天地。 如今,也民主、法治化了,也讲人权,而补上了以前儒家时代「理」屈于「势」,欠缺人权的弊病,也因为这些民主、法治、人权的时代趋势,让口口声声习惯于讲民主、法治、人权、主权语言的台大法律系毕业生马英九、苏贞昌(还有蔡英文、陈水扁、谢长廷)20年以来主掌台湾大局,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他们在这些「共通语言」中说来说去,说太多太久了,也会像1000年来「理学」、「心学」、「功利学」派的分辩一样,是没有太多必要而有害的。反而,同是法律人要警惕「理在事情」及「理是多元的」,「只是事务的条理,没有浑然一体的天理」,而勿被自己视为天理的主观意见及观念所绑住。绿营的苏贞昌等人勿受民主、法治、人权、主权等「语言概念」的天理所困住,而蓝营的马英九勿受「租税正义」的概念所困住,马先生应多注意「理在事情」,苏先生、蔡小姐则宜注意被大陆政策所困住。
|
郑鸿文 (CEO/书法家): | 正體 |
简体 |
日語 |
English | -
搜寻: | 正體 | 简体 | English | Español | हिन्दी | Português | বাংলা | Русский | Deutsch | 日語 | 한국어 | Français | Italiano | Türkçe | ไทย | Tiếng Việ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