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四.3)”版本间的差异

来自UneedADV 专栏 - 国际商情、世界文学
跳转至: 导航搜索
(以“{{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版型A002}}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 <b> <font size="4"...”为内容创建页面)
(没有差异)

2015年11月7日 (六) 22:49的版本

<< 返回 专栏首页

专栏:律师执业30年
图像
吕荣海.jpg
大纲
连战 序
大法官陈新民 序

序 章 乾坤屯蒙需讼师,同人大有谦豫随
第一章 到大陆 400回,异中求同
第二章 连战主席访问胡锦涛总书记
第三章 两岸法律事务
1研究两岸中介团体,助成海基会、海协会成立
2上岛咖啡商标案
3大陆仲裁经验谈
4力霸案与两岸二重雇用关系
5陆客赴台观光案
5台商并购在广东的日资企业
第四章 农民进城职业大变迁
1告别农业时代
2环境大变迁
3职业大变迁
第五章 台大法律系
1.马英九、蔡英文、谢长廷、杨日然教授与台大法律系
2.马英九与苏贞昌
3.鹅湖会精神
4.法律是理想国,还是乌托邦-Thomas More大法官之事迹
5.跟王泽鉴老师写博士论文
第六章 劳资关系‧天下事必有对
1.律师初体验
2.800多位中兴银行员工的集体诉讼
3.引进外劳?企业外移?(厚生、丰和案)
4.金融风暴与无薪假
5.逆转胜与法律的客观性
6.永丰金、台电的胜绩
第七章 蒋中正的知识产权
1.蒋中正、蒋经国日记
2.金庸、胡适、朱西宁的著作权

待续.....
编着
吕荣海 律师

第四章 农民进城职业大变迁

3、职业大变迁

在由农业社会迈向工商业化的潮流中,一方面国家由「农业国家」变成「工商业国家」,另一方面,人民也纷纷由农民流动成劳工或小中企业;劳工也有可能再流动成自由业或小中企业,形成大幅的阶级流动。

一九六六年至九0年代的二十多年间,是台湾农村急遽转变的年代,不仅年轻人口快速流入都市,连留在农村的人的生活方式都发生了极大变化,继续种田的人少了很多,有的外出做工,在公司上班、受雇,有的成为「田侨仔」,有的经营家庭式工厂做「头家」,有的老人虽然还在种田,却怨叹种田的收入难以维生…,凡此种种农村现状,其实就是向工商业化一面倒。农业人口从原来的百分七、八十,急剧降为百分之十二以下,就这样,原来的农业人口「流动」成为工商业人口以后,台湾的年平均所得由两百美元,快速提高为一万多美元,但也引起了许多社会问题。

以我自己的家乡-台北县淡水吕厝为例,原本单纯的农村,由于接近台北大都会,工商业化的程度比其它地方来早而且快,从1976年起,祖先三百年来赖以维生的传统事业种稻,由于赚不了钱,已经没有人再继续从事了,任由农地荒废,只有几位老农人(包括我父亲在内)还整理出一小块地种种菜,不过,种菜也不是为了赚钱,老人家一方面是心疼耕种了一辈子的农地荒废,另一方面是希望藉此活动筋骨,所种的菜大部份是送给邻近的亲友了。

我归纳吕厝的吕氏族亲们朝工商业发展的情况,大致可分为六个类型,第一种类型是靠土地投资致富的,我曾祖父有五兄弟,其中三房之一支继承了许多农地,除了耕种之外,农暇还到淡水街上摆猪肉摊,赚了钱就去买更多土地,在土地投资交易中累积了相当财富,于是开绐经营客运、信用合作社等企业,并参与政治,选上了台北县议员及国大代表,吕子昌、吕清游、吕良宗是也。

第二种类型是搬砂石发迹的故事,村里有一家三兄弟很年轻就到附近砂石厂去搬砂石,存了一些钱之后就买了部卡车做载运砂石的生意,生意愈做愈大,三兄弟开始买土地盖房子,目前淡水繁荣的建筑,已经蔓延到吕厝一带。

第三类型也是打工出身,这些人当中,男的以当泥水匠做代表,女的则进工厂当女工。泥水匠目前的行情虽然每日工资高达二、三千元,但是工作却很辛苦,当年还需要花费三年四个月的时间当学徒,其实赚的是一份辛苦钱。不过,一技在身,不怕失业,技术好的可收徒弟,包小工程,收入也比律师好多了,我大哥坤地属这类。

第四种,由于地理位置接近有名的淡水高尔夫球场,语云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当年吕厝的年轻男女还有一项很特别的打工事业-当杆弟,这可以归纳成转型为工商业社会的第四类型,我的哥哥、弟弟都曾经当过杆弟,当杆弟还可以「练球」,若是杆技高超就有机会成为高球明星,我的堂哥-吕良焕,就是从杆弟出身,靠着自己的天份及努力而成在我们亲族记忆中,活跃世界球坛的高手,比我晚一辈的吕西钧也是一样名扬高球界。他们一直是村人心目中的英雄。

第五种类型是办厂当小企业家。我的儿时玩伴中,大多只念到初中、小学毕业就到工厂去做学徒,出师之积了点钱,就开起工厂自己当老板,有的开铁工厂、有的做插花用铁线,有的到镇上去学做成衣买卖,生意做得不错,也赚了些钱,最近正大兴土木重建新房子。

第六种类型就是书读得比较多的人。念书的人注定要当中产阶级,如果是念商科,大多是到贸易公司或是到银行当高级职员;若念工科就到大企业上班,有的人更进一步创业,经营中小企业,我弟弟吕良博在上市公司亚洲化学公司,由工友做到上海厂的总经理,退休后自创中小企业;我堂兄华展工业公司吕上做包装材料,经营的不错,成为友达的供货商,也跟着友达等大企业的脚步,到大陆设厂。在2010年5月,在往大陆的松山机场,我还和他相遇,格外亲切!他还跟我说,以前聘你当法律顾问到期了怎没来续办?可想可知,我嘛,则变成一名律师。

这就是台湾由农业社会快速转化成工商业社会的缩影,一方面提高了国民所得,但却形成了阶级大流动。

它既是台湾的缩影,也是中国大陆自一九九0年以后的缩影,甚至先进工商国家过去两百年的缩影。

基本上,我们应该肯定阶级流动是社会正义的基础,但我们应该也深切警惕到阶级流动的代价甚至副作用。

例如,农民转变成中小企业主,可能没有现代化的商事法律概念;很多人多想自己创业,宁为鸡首不为牛尾,董事满地都是,企业主变成政治人物,也不一定马上能有现代化的民主理想;还有,许多少男、少女,沦为罪犯或烟花。

总之,阶级流动使得大家都不够专业,也使得各行业的伦理不易建立,于是,社会就显得无秩序。

以劳动法、环保法制为例,它们固然增加了企业的负担,但它们同时也抑制了一些劳动阶层创业的可能性,对企业也有利的一面,对劳工的阶级流动也有不利的一面。

在中国大陆,大批的「民工潮」或盲流,产生严重的教育、交通、治安等社会问题。

但可以肯定,在社会大变迁中,阶级流动是社会正义的原动力(人往高处爬)。

但是,阶级流动谈何容易。绝大多数的农民、工人劳碌一生,还是农民、工人。

我们认为,教育是阶级流动的枢纽,我们应该以阶级流动的哲学来办教育。教育可能使农民及工人的儿女完成隔代的阶级流动。

因此,基本上我们应反对高学费政策。

近几年来,有关各级学校的学费日益提高,将不利于工、农子女的阶级流动,我们主张,如果资金是办教育所必须,也必须对劳、工子女辅以广泛之奖学金、助学金制度,这是国家的义务。

我很幸运,在我的年代,我念的公立学校,学费都很低很低,让我完成了在大同中学、建国中学、台湾大学的学业,顺利完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阶级流动!由农民转变成一个法学家、律师!我在台大上了大学部四年、硕士班三年、博士班八年,共计十五年。念研究所时,只须缴18元的保险费。

在这样从农业转到非农业的过程中,先父吕圳谋(1913~2003)、我母亲李好(1918~)非常善良,完全给我自由,他们虽然不识字,却让我念完了台大法学博士。他们的善良让我完全相信:品性和知识是完全没有关系的,诚如陆九渊说「本心」最重要,「读书」、「穷理」只是其次,尧舜时代无书可读,却人人知礼教,后人如失「本心」,读再多书又如何?父亲不识字,喜收听广播,生前一再交待:他听到电台播出邓小平遗言「海葬」、「骨灰撒在东海」,他要效法邓小平,身后将骨灰撤在东海。他仙逝后,我不敢忘照做了,那是台湾北边,在金山、野柳附近的东海海域。

许盈宜艺术包.gif

国际首创的顶级雕绘艺术

20141225C01.gif

增加「商务力」的好方法

商情百科20150702.gif

商情百科【品牌推广/经销商】

郑鸿文(书法家).jpg

官网 | Instagram | FB

Uneedadv | 商情百科 | 爱艺术 | 友情链接 |

郑鸿文 (CEO/书法家): | 正體 | 简体 | 日語 | English | - 搜寻: | 正體 | 简体 | English | Español | हिन्दी | Português | বাংলা | Русский | Deutsch | 日語 | 한국어 | Français | Italiano | Türkçe | ไทย | Tiếng Việ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