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五.4)”版本间的差异
(以“{{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版型A002}} {{国际商情.商情百科 专栏上版型A002}} {{专栏:吕荣海律师执业30年代表案例}} <b> <font size="4"...”为内容创建页面) |
(没有差异)
|
2016年4月19日 (二) 13:55的版本
第五章 台大法律系 4、法律是理想国,还是乌托邦-Thomas More大法官之事迹二00八年及二0一0年,法律出身的陈总统因金钱问题被法院收押,台湾高等法院多位法官亦因收贿而被收押,法律人的声誉跌到谷底!这些当事人的年龄或少长于笔者,也是台大法律系的高才生,我们少年时在法学院「弄春池」畔满怀理想,批评蒋介石「人治」及法院的黑暗,没有想到30多年以后,更大条的弊案一再发生。究竟,法律是理想国,还是只是「乌托邦」? 读Utopia一书,作者Thomas More的经历,让我心情震动。他1478年生于伦敦,父亲是皇家高等法院法官,家学渊源,More攻读法律,成为一名出色的律师,两次由商人推荐,被亨利八世派到荷兰,处理英国商人与当地商人贸易纠纷。他喜与人文主义者交往,并因出访荷兰,提供了写作「Utopia」的背景。 「Utopia」一书于1516年问世,传遍英国和欧洲,带给莫耳巨大的荣誉。书中对深受苦难的广大劳动群众深表同情,对造成这种苦难的政治进行严厉的批评。More也借由「Utopia」,对他所熟知的法令,进行严厉的批判: More借他虚构的船长拉斐尔的名义说出:「什么名流绅士、金店掌柜,这些家伙,游手好闲,徒然寄生,追求着无益的享乐,却从国家取得了丰厚无比的报偿。反之,国家对于农民、矿工、车夫、木匠这些劳动者,却吝啬的要死,而没有这些人就会国将不国的。这些人,为了国家,消磨掉自己的青春劳力之后,接下来要忍受生老病死的折磨和穷苦不堪的生活…更糟的是,富人不仅暗地里行骗,而且公开利用法令侵吞他人每日的收入…因此,对现存各地一切繁荣的国家进行反复考察之后,我断言,我所见到的,无非是富人狼狈为奸,在利用国家的名义为自己谋利。…富人假借公众名义,就是说,也包括假借穷人名义,把自己的一套,规定为大家必须遵守的东西时,便成法律了」。 反之,对于法令,「Utopia人的法令不多。他们发现,其它族有一种共同缺点,罄竹难书的法令、多的不可胜数的释文,尽管多,但仍不敷其用。用浩繁的,以致于没有什么人读得过来的,晦涩的以致于没有什么人能明白的法令,去约束人民,Utopia人觉得那是极不公平的」、「在Utopia那里,巧于操纵案情和曲解律文的律师,是没有市场的。Utopia人认为,一个当事人委托律师去写状子,不如把案子的原委直接向法官陈述…别的国家不可能存在这种条件,因为他们的法律浩瀚,规定繁杂。在Utopia,可以说人人精通法律,因为法律不多、法律简单,人们认为法律一目了然,才是最公正的…否则,一般老百姓花上一辈子的时间也没有办法了解法律,因为他们所主要要干的,是创造生活资料」。 然而,回到「现实」,作者对假借第三人拉斐尔讲出的,如上所述的「Utopia」,却承认「要真正做到,那又是非常之难的」。例如,在「Utopia」「凡奔走官场、运动谋爵者,其希望必会完全落空。Utopia人是在和谐的气氛中,彼此友好相处的。官长没有一个是傲慢不逊的,绝不会让人望而生畏。老百姓视官长为父兄,官长则力尽父兄之职,老百姓对官长的尊敬是发自内心的」,有点像中国儒家「仁」的理想,然而,回到现实,现实面真的与「Utopia」差的太远。在「Utopia」,「不存在私有财产,一切统属全民所有…穷人绝迹,乞丐全无。个人一无所有,个个无不富裕」,然而,经过实验,全面公有制的社会制度也「改革开放」了,在宪法、物权法中,开始保障私有财产。人们也应该重视作者在「Utopia」所提的批判,尽力减少法令的不合理性!就像朱子、吕祖谦所说的「理一分殊」,理本为一,但在具体化时,可能因事、因人而「走样」分殊了,于是,在「分殊」的过程中,须警惕回到合理性。 More以律师实务出身,却能藉「Utopia」道出他的「理想国」,究竟Utopia应是「理想国」或「乌托邦」?然而,令我更震惊的是:他不是一个「空想」的理想主义者,当他以大法官、下院议长之尊,成为亨利八世之下,全国第二号人物,却因英国教反王位继承问题,不愿苟同于亨利八世而宁可被处死,令人动容,那公平正义只是乌托邦吧?所幸,我们的年代,已不必有这种为了信仰而人头落地的事了,文明多了,那么,16世纪的「乌托邦」,到了21世纪竟也成了「理想国」。 究竟,Utopia应该翻成「理想国」还是「乌托邦」,More关心的法律也是一样,法律及其所追求的,究竟是「理想国」,还是只是「乌托邦」?我们曾经一直对法律怀抱理想,也不时发现在现实面它只是乌托邦!但在灰心的时候也一直不曾放弃理想,直到又证实了它只是乌托邦!如是不断循环…,一年又一年,一案又一案。
|
郑鸿文 (CEO/书法家): | 正體 |
简体 |
日語 |
English | -
搜寻: | 正體 | 简体 | English | Español | हिन्दी | Português | বাংলা | Русский | Deutsch | 日語 | 한국어 | Français | Italiano | Türkçe | ไทย | Tiếng Việt | |